数据项简介
步频
下面参数为马拉松比赛配速下的步频参考评价,通过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人进行研究发现,一般休闲跑者的跑步速度较慢,步频在150 spm左右;跑步速度较快的人,步频可达到180bpm以上。通常步频稳定在较高水平后,可针对步幅进行专门训练。
>185 精英
175-185 优秀
165-175 良好
155-165 一般
<155 较差
步幅
步幅是指人体行走或跑步时两脚之间移动的距离,是衡量跑步姿势和水平的重要数据。成人正常行走的步幅大约在65cm左右,而跑步时步幅变大,一般在90-150cm变化。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通常都有较大的步幅,但并不一定是越大越好,要结合自身适宜的步频进行训练和比赛。
踏地时间
图中为马拉松比赛配速下的踏地时间参考评价,踏地时间是衡量跑步技术的重要参考数据,通常优秀的运动员倾向于更短的触地时间,以便快速完成蹬伸动作,继续向前推进。马拉松顶尖运动员的触地时间可达到180ms左右。
< 210ms 精英
210-240ms 优秀
240-270ms 良好
270-300ms 一般
>300ms 较差
左/右平衡
左右两侧哪只脚触地时间较长,占两侧触地时间之和的百分比也就略多。运动中若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状况,可能出现损伤风险。当你进行绕圈跑或在崎岖不平的路况下运动时,也可能会偏离绿色区间。如果两侧踏地平衡差值偏离达到5%以上,可能存在损伤风险。
> L 51.5 左侧触地时间严重偏长
L50.6 - L51.5 左侧触地时间轻微偏长
L 50.5 - R 50.5 左右触地时间平衡
R 50.6 - R 51.5 右侧触地时间轻微偏长
> R 51.5 右侧触地时间严重偏长
垂直步幅比
垂直步幅比通常被认为这是一个评价移动效率的指标,用垂直振荡的距离除以步幅得出。步幅越大、身体上下晃动越小,表明身体花费在垂直方向的能量就越少,前进方向的移动效率也就越高。
顶尖马拉松选手的垂直步幅比通常可以达到6%以内。
< 6% 精英
6 -8% 优秀
8-10% 良好
10-12% 一般
>12% 较差
垂直振幅
垂直振荡用来代表身体重心在竖直方向的波动情况,在跑步过程中,身体重心起伏越小,表明浪费在上下振动的能量就越少。当跑步技术较差、下肢力量相对薄弱或已经明显出现运动疲劳时,容易出现较大的上下波动。
<5cm 精英
5-8cm 优秀
8-12cm 良好
12-15cm 一般
>15cm 较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