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直振荡与垂直步幅比
垂直振荡
① 什么是垂直振荡?
垂直振荡(幅)代表身体重心在竖直方向的波动情况。佩戴在躯干正中位置的POD,依靠内置传感器,能够检测身体重心在跑步过程中的上下波动。
实验证明,身体在跑步过程中的垂直振幅,与运动伤病、跑步效率都有密切关系。当跑步技术较差、下肢力量相对薄弱或已经明显出现运动疲劳时,容易出现较大的上下波动。
通常来说,精英跑者的垂直振幅可以控制在5cm以内,该类跑者的跑动如同在平坦路面上前进的汽车轮胎一般,十分稳定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;
垂直振幅的数据参考标准
而一般跑步爱好者的垂直振幅则要逊色一些,平均在10cm左右,可以在他们的跑步过程中看到较为明显的“跳跃”感,像是汽车行驶在颠簸路面上,带来较多的能量损耗。
② 垂直振荡带来的影响
伤病:跑者在落地瞬间,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,会通过足部向上传递。通常来说,垂直振幅越大,该作用力便会越大,对肌肉、肌腱及骨骼产生的影响和压力便越大,长此以往,会增加伤病的可能性。
跑步经济性:实验证明,垂直振荡与跑步经济性呈负相关。在跑步过程中,身体重心起伏越小,垂直振幅越小,表明浪费在上下震动的能量就越少,意味着跑步经济性越好。
更直观的数据是,对于一名体重68公斤的运动员来说,每前进一步产生5厘米左右的垂直振荡,那么在完成10公里跑的过程中,其消耗的能量足以将84吨重的物体抬高约30公分;如果将其垂直振幅缩小至2.5厘米,那么只能将42吨重的物体抬起同样高度。
③ 如何降低垂直振荡
增加肌肉力量训练:下肢力量薄弱,是垂直振荡数值偏高的重要原因,在训练中增加下肢力量训练,可以有效改善垂直振荡
腿部力量训练-引自M粉条儿力量训练计划
调整发力肌群:垂直振荡可能是由于股四头肌过多参与到跑步的过程中,从而导致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垂直方向的移动幅度增大。而理想状态下,应将臀大肌作为主力肌群,方能有效减少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;
避免用力蹬地:蹬地的力度越大,身体的垂直腾空距离便越高,即垂直振幅越大;
提高步频:步频的快慢会影响垂直振荡,通常来说,步频越快,垂直振荡的数值越小。
然而,在平时跑步的过程中,一味追求垂直振荡的低数值,而采用小步跑动的方式提高步频也并不可取。理想的情况是,在实现低垂直振荡的同时,步幅较大,垂直步幅比的概念便随之诞生。
垂直步幅比
① 什么是垂直步幅比
垂直步幅比通常被认为是评价移动效率的指标,其数值用垂直振荡的距离除以步幅得出。其数值越小,表明前进方向的移动效率也就越高,跑姿也越流畅。
② 垂直步幅比的重要性
顶尖马拉松选手的垂直步幅比通常可以达到6%以内,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则达到了4%以下。
垂直步幅比的数据参考标准
对于普通的跑步爱好者来说,单纯追求低垂直振幅,可能会导致顾此失彼。垂直振幅数值非常理想,看似减少了能量消耗,但往往会导致步幅减小,同样的距离步数增加,总的能量消耗反而更多。因此,垂直步幅比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,是两者之间需要优先重视的数据。
③ 如何降低垂直步幅比
对于垂直步幅比高的跑者来说,如果步幅小,需要调整跑姿,增大步幅。如上图所示,该跑者在本次运动中,垂直振幅相对保持稳定,但其垂直步幅比的数据在运动开始阶段(红框标识部分)较运动后期明显偏高,正是因为其步幅在对应的时间段内相对较小,低于该次运动的平均水准;而在其调整步幅后,垂直步幅比即恢复到其正常水准。
而如果跑者的步幅已经足够大,则需要在保持步幅的情况下增加步频,降低垂直振幅,进而降低垂直步幅比。
总结
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,任何一项跑步动态数据都不能割裂来看,综合考虑每一项跑步动态数据,方能准确评估自己的跑步效率。